寺廟庭院遺址 尚華珍 攝
  中新網襄陽1月10日電 (楊澤文 尚華珍)在位於湖北襄陽市樊城區火巷口考古工地上,隨著考古工作的進展,從最初的明清時期的錢幣和瓷器,到陸續出土的水井、磚鋪路面、地窖和神台,一座明清時期寺廟庭院的完整輪廓正在顯現。據該市考古隊介紹,寺廟庭院還是首次清理,而且該寺廟曾經過兩次興廢。
  筆者10日在現場看到,工人們正忙碌著清理時隔數百年後重見天日的文物。庭院已經顯露出來的磚鋪路面,總長10餘米。還有之前發現的兩塊帶文字上午磚,其文字為“某某廟”。加之水井、神台等設施,逐漸與考古專家的預計相吻合:這是一座經過兩次重建的寺廟庭院。
  據考古專家分析,整個建築遺址坐北朝南,北面牆體比較厚,原來的好多基腳都沒倒,房基比較高,可能是主體建築,南面是附屬的一些偏殿,廂房之類的。在顯現出來的同一個基柱上有兩個不同的屋面,屋面高度是互相抵壓的,不同的層次證明瞭這個寺廟曾經兩次興廢。
  “根據發掘的文物和現象,可以確定該庭院在清中期時廢棄了,然後又重建;到清晚期時又被毀壞了”該考古隊一名負責人證實,至於被毀的原因可能是戰亂,也可能跟火有關,目前,整個庭院還在挖,希望能挖出有價值的東西。
  專家指出,歷史上記載明清時期,樊城曾是襄陽的經濟文化中心,是重要的商鋪和碼頭。但記載整個襄陽的建築和城市佈局還不是很詳細,通過此次發掘可以彌補這些空白。不過,究竟寺廟當時為何會興廢兩次,還有待進一步的考古發掘來揭開謎底。(完)  (原標題:湖北襄陽考古首次清理髮掘寺廟遺址(圖))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x69pxec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