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lose

  中新網12月25日電 對於霧霾,國民關鍵字多半還僅停留在調侃抱怨的階段,戰霾不僅僅是政府的職責,更需動員全社會的力量。日前,由南方都市報主辦的“戰霾,我們還能做什麼”大型開放式主題論壇在廣州舉行。來自政府、學術、企業、NGO組織以及現場市民針對防霾治霾展開討論,力求在討論中理清問題,達成共識,形成政策建議並提交政府參考。
  當預警住商變為常態,意義何在?
  12月以來受霧霾加劇影響,各地大氣污染應急預警頻頻啟動,如此頻繁的預警是否失去設計裝潢了原本的意義。
  參與《廣州市環境空氣重污染應急預案(試行)》制定廣東省環保廳環境監測中心副主任鐘流舉表示,大氣應急預警預案的制定,國家有票貼基本要求,但各地預警方案的制定應從各地污染特征及水平、污染對人體健康的危害度,污染對社會經濟的影響三個方面綜合評估。
  鐘流舉同時指出,目前國內各地制定的應急預警房屋貸款也同時參考外省以及國外一些標準,政府會對預警啟動後做各方面的評估進而對預警相關指標以及應急措施進行改進,不會沒有意義。
  預警方案應“接地氣“
  “預警方案應更多考慮民眾的健康,應該‘接地氣’ “,北京大學公共衛生學院教授潘小川指出,”我們研究顯示,預警也應考慮時間的問題,不同的污染持續時間對人體傷害也不同,因此在制定預警方案時,要考慮敏感人群的因素與時間的問題。“
  廣州市人大代表劉蓮香則認為相對於預警,更重要的是採取措施,降低污染。“相對於北京和其他地方,廣州的強制措施還是比較輕“。
  應急預警重要 長期治理更重要
  “剛剛談的應急預警措施都很重要,但是最重要的不是應急,而是長期治理行動。治理目標能否完成,取決於長期的執行過程,減煤、控車、調整能源結構等並不是只寫在政策里,是要靠執行的。” 鐘流舉表示,“多年來廣東作為GDP大省,大氣污染問題不是一蹴而就,如今在經濟增長的同時要治理P M 2 .5等環境問題,需要決策者做出權衡,把握適度。”
  廣州市環保局監測中心站副站長黃祖照談到,“我們不能指望用一個什麼法寶,用一兩年的時間徹底解決灰霾污染,治理肯定需要一個過程。‘國十條’給珠三角下的治理目標是PM 2.5濃度要下降15%,廣州的達標規劃是力爭在2025年前達到標準。”
   公眾不能停留於調侃,戰霾人人有責
  “我發現網絡上公眾對於霧霾大多是調侃抱怨,這是一個值得留意的問題。霧霾危害不僅隱蔽性強,而且涉及面廣,影響臟器多,發病滯後,但霧霾之下人人平等,沒有人能夠獨善其身,公眾還未對自身健康產生足夠的重視。“廣州白雲山潘高壽藥業股份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東升說,”作為番禺區政協委員,我也向政府提交了一份《關於呼籲廣州市政府制定清潔空氣及關註肺部健康計劃的建議》,希望每個人都加入到抗霾戰中來,從身邊小事做起,少用一度電,少開一天車。“
  “抗霾不是政府單方面的責任,需要動員全社會的力量,廣東是中醫葯大省,潘高壽作為百年中藥老字號企業,更應充分發揮中藥“治未病”的理念,擔負起應有的社會責任。“楊東升表示,“我們今年與上海復旦大學展開合作對PM2.5肺部傷害進行了研究並取得了階段性成果,通過實驗大鼠研究表明我們的蜜煉川貝枇杷膏與治咳川貝枇杷露對PM2.5引起的肺部傷害具有良好的防治效果。“
  作為 “廣州藍天行動”N G O的發起人陳嘉俊,他表示自己很孤獨,公眾雖然覺得空氣污染很嚴重,但只是認為需要政府治理,很少有人想自己應該怎麼做,面對呼籲時,很少人響應並切身行動起來。  (原標題:公眾不能止步於調侃抱怨 戰霾人人有責)
arrow
arrow
    全站熱搜

    px69pxecsi 發表在 痞客邦 留言(0) 人氣()